- 我漸漸摸索出了新聞宣傳與文學作品的共性,即“文章宣傳主題是什么?你寫的宣傳稿件是否與主題相融?”有些故事或事例并不是你所宣傳的思想,該棄要棄,讓宣傳稿件具有鮮明的靈魂,讀者閱之有味、有趣[更多]
- 河流給當地帶來的福利,以及當地對河流的保護,時刻沖擊著記者的內心,心中一直有個最強音在吶喊:習近平總書記說的太對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更多]
- 專題引領,成為行業領域新聞主出口;產足重點,傳播手段多元化,增強互動和參與性。[更多]
- 3月29日,我得到了兩次教訓,臉紅了一次又一次。[更多]
- 中國煤炭報緊貼兩會時政,挖掘行業熱點,捕捉焦點話題,做到前期有預熱,后期有收尾;規定動作有序,自選動作出新,出色完成了兩會報道任務。[更多]
- 如何在清單中篩選出自己的采訪對象?如何在記者同行中脫穎而出?如何在他們深耕的領域挖出自己需要的寶貝?這幾個問題其實指向同一個答案:對的時間、對的人、對的行動。[更多]
- 只有熱愛,才能敢于吃苦,勇于實踐,才能讓人在經過好多個日日夜夜寫出的稿件沒有被采用時,還能繼續堅持寫下去。只有這份熱愛,才能夠發現,周圍的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地方,亮點、優點和閃光點。如果我們 ...[更多]
- 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通過那次培訓,我懂得了采訪首先要考慮的是體裁,是消息還是通訊(或深度報道),再考慮時效性、典型的事例、細節描寫、篇幅長短等新聞寫作知識。
那次培訓,我找 ...[更多]
- 筆者特別喜歡這項工作賦予的正義感、同情心……多少年后,回想人生,如果自己采寫的一篇報道推動了一項艱難問題的解決,改變了一個弱勢群體(哪怕是一個人)的命運,使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經歷的一些苦難和悲 ...[更多]
- 我在重慶市采訪時,堅持深入基層、扎根一線,足跡遍布全市38個區縣和3個經開區,采訪過大大小小的企業上百家、鎮街200余個,從基層一線感受時代的脈搏。[更多]
- 心里裝著人民的干部,人民才會尊重你!劉金奇做到了,難怪公司領導在井下被工人“圍住”,向領導要人;也難怪老大娘怕把劉金奇宣傳好了調走了,整篇文章滿滿都是正能量。給當前爬坡過坎的煤炭行業無疑注入 ...[更多]
- 在語不驚人死不休、靠標題來博取眼球,吸引人氣,騙取點擊行為的標題黨橫飛時代,走進腳踏實地、鐵面清冷的安全生產世界里,再次回頭品品新穎、有力、生動、明快的標題,仿佛看到它們為安全新聞宣傳教育抹 ...[更多]
-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安全生產報》聚焦安全生產大檢查,持續推出國務院安委會綜合督查組對各地實施綜合督查的系列報道。筆者注意到,這些報道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求全、不貪大,或鋪陳工作作風,或 ...[更多]
- 評論文章好不好,不在語言優不優美,華不華麗,關鍵是你用的題材好不好,能不能引起讀者共鳴。[更多]
- 主動溝通,坦誠相見。拍照前多聊聊天。刊發照片前嘗試征詢對方意見。想要打動別人,先得打動自己。與人為善是黃金法則。做好功課再出發。別給醫務警務人員添麻煩。你的照片應該是有分量的。學無止境。不要 ...[更多]
- 一張隨意拍攝的快照和一張掛在家里墻上作為裝飾的照片,與用來出版刊登宣傳的照片有什么區別?答案就是構圖:對畫面中出現的物體精心布置。一張構圖成功的照片既突出了關鍵視覺元素,又能巧妙再現攝影師觀 ...[更多]
- 文章標題叫畫意詩情,其實本文是說由一畫一詩聯想到的,怎么表達新聞照片的畫意。而對圖配詩卻沒有更多評述,期待有機會再實踐。[更多]
- 攝影記者的高貴不在奢侈斗富,不在觥籌交錯,不在附庸風雅,而在植根于骨子里的信仰、擔當和高尚。[更多]
- ,鄧維老師開誠布公地談論了攝影界、特別是新聞與紀實攝影的現狀及問題,直擊當今中國攝影勢頭迅猛、狀況堪憂的三個痛點,觀點頗為犀利而深刻,值得我們每一位攝影人反思。[更多]
- 美國東部時間4月16日下午3時(北京時間17日凌晨),2018年第102屆普利策獎在哥倫比亞大學普揭曉,負責人達納·坎迪公布了獲獎結果。《紐約時報》的Jodi Kantor和Megan Tw ...[更多]
- 提高沉浸式新聞的普及度,應從四方面入手:第一,著重突破虛擬現實技術對空間的構建,盡可能實現采集與生成一體化,在爭取時效性方面深耕。第二,通過技術支撐,提高擬真度,為用戶帶去更加強有力的沖擊感 ...[更多]
- 拋開人人艷羨的38億元票房,短時間內領燃整個中國的《戰狼2》、人民日報客戶端推出的《我的軍裝照》倒是給媒體人上了一堂生動的專業課:如何用“看不見的宣傳”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更多]
- 5000期是一個里程碑。在過去的5000天里,新京報以其特有的堅定、韌性與智慧,始終直面中國社會深層次的愛與痛,孜孜不倦地推動社會進步,關切每一個鮮活的人的命運與尊嚴,并為此而飽嘗風雨洗禮, ...[更多]
- 不管你說什么事,必須明白地在你的文章中反映出來。有了內容才能有思想。不但要有思想,文章還要有美的形式,還必須是讓人感到美。這兩個條件我們可以把它歸納為文章的兩個素質。一個叫做思想性,一個叫做 ...[更多]
- 社會對新聞評論人才需求不斷增大,對新聞評論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那么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評論員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如何培養這些素質呢[更多]
-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傳媒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新聞學研究室主任黃楚新,重慶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董天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常務副秘書長單學剛圍繞“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后發趕超的風口在哪里”“全媒 ...[更多]
- 報告顯示,一個正在發生的變化是,大數據、算法等媒體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的弱化傳統媒體機構在內容生產、分發中以往扮演的“把關人”角色。新聞的生產和分發正在分離,傳統的新聞媒體與內容生產者更加地依 ...[更多]
- 即使是反映問題,揭示弊病的所謂批評報道,我也不是一味地去揭之而后快,而是積極探索,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的途徑,從不同的角度去反饋、呼吁,以喚醒公眾的某種意識,或引起決策者的重視而予以清理障 ...[更多]
- 無論寫什么,都要做到自己先想通,先想足,先想全,然后才能下筆。寫出的文章如果自己覺得還不夠好,不妨再作思考,也可上網查查相關資料,實在不行,還可以向認識的老師請教,將稿子發給他們,請他們斧正 ...[更多]
- 在《建議》之六中,俞總告訴我們:“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讀后用,是一整套的事,不可偏廢”。[更多]
- 他不僅僅在教我們做文,更重要的是在教我們怎樣做事!怎樣做人![更多]
-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滋養無數的美麗心靈。著名作家王蒙這樣評價畢淑敏:“即使做了小說,似乎也沒有忘記她的醫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眾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條不 ...[更多]
- 第一,要有大局觀。要把事情說清楚,也就是既要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又必須有大局觀。這時,就要選取合適的角度,抓住某個方面做切入點,集中筆墨,以小見大,段落短小,層層遞進,把事情放在全局的角度去 ...[更多]
-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但不管何時,不管遭遇什么,我們都不要丟失夢想,就如文中所說:“因為有夢想在,熱情就在,日子還是倍感充實。”這就是該書帶給我的最大啟迪。[更多]
- 生活沒有孤島,生活也不該活成孤島。生活一旦活成了孤島,不管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生命也就漸漸黯淡了。
寫作也是。[更多]
- 對于自由精神的壓迫,威權時代和民主時代以不同形式發作,所以,哪一個時代,不可以需要點火的人?[更多]
- 作品標題制作精當,短小精煉,行文結構清晰,局部描寫細致,注意大量使用引語、數字等反映匯報材料照搬鄰縣的可笑、可氣、可恨之處。文末借督查組負責人的話,點出了問題的嚴重性,提出了改進意見,更加深 ...[更多]
- 懷著愛和善意,懷著尊重和理解,除了這些彰顯民生情懷的溫度外,反映大眾心聲、讓新聞報道是非分明,也是一種溫度。在天津港的報道中,中國安全生產報《這些不該出現在新聞發布會上》一文的“吐槽”也引起 ...[更多]
- 筆者有時到基層采訪,會聽到一些年輕的通訊員抱怨采訪對象“沉默寡言”或“不善言談”,或者“講不出有深度的話”,從而犯難掌握不到豐富的采訪素材,寫出的人物報道沒有新意、沒有激情,打動不了讀者。怎 ...[更多]
- “明天一起繼續努力,不放棄不拋棄,笑到最后才美麗,夢遙遠,零距離……”你讀過的每一本書、賞過的每一朵花、寫過的每一篇文章、走過的每一條路,都將慢慢內化成今天的你。[更多]
- 對很多媒體而言,這并不是一個好的時代,因為要面對之前從未經歷過的巨大挑戰;但對于一個個個體而言,這又是一個很好的時代,因為每個人都能掌握、利用比之前多得多的資源。科技帶給人們更多的便利,但同 ...[更多]
- 都說安全是首贊歌、是靚麗的風景線,那么,一個個通訊員的一篇篇體會,是他們一年來沿途走過的最美風景,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悅耳的聲音值得我們分享。他們在途中看風景,我們在窗內里看他們,風景裝飾了 ...[更多]
“做”與“作”
①首字是zuo的動賓詞組,全用“做”
②首字是zuo的雙音節詞,按習慣用法
③末字是zuo的雙音節詞或三音節詞語,全用“作”< ...[更多]
- 寫作其實很容易,但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和作家則需要付出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苦卓絕的努力,但是,當你獲得讀者肯定的那一刻,你會覺得,所有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
[更多]
- 編輯工作是內容出版的總設計,是對大量稿件的再創作,是出版過程中的中心環節。減少編輯錯誤是一個永無休止的工作,要正確對待編輯過程中發生過的錯誤,從中反思改進,還要耐得住寂寞,有高度的責任心。
...[更多]
- 記者采訪新聞事件與采訪新聞人物有所不同,記者采訪新聞事件是為了報道事,不是報道人;在新聞事件發生現場采訪一些知情人是為了更清楚地了解事件,這些被采訪的人并不是讀者關心的重點,他們的目擊事件才 ...[更多]